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新闻1+1丨看紧老年人的“钱袋子”!打击养老诈骗如何“常态化”?

2023-06-06 17:33:2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老年人被骗走了养老钱,一起又一起案例的不断出现。面对案例和现状,如何让养老诈骗提早被预警、阻断?山东提出,要建立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的工作机制,那么,常态化养老诈骗防治要怎么推进?《新闻1+1》邀请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共同关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如何“常态化”?

△《新闻1+1》完整版视频

养老诈骗典型案例,暴露哪些问题?


【资料图】

今年来,与“养老诈骗”相关的典型案例,不断被公布。江西省乐平市“鲁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就是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而案件中,涉及养老诈骗所成立的养老企业,其实际控制人早在多年前就因为诈骗被判过刑——

养老诈骗案例不断出现,哪些方面需要格外警惕?

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有三个方面:①近几年,养老诈骗越来越针对养老服务有刚需的老年人,诈骗者打着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旗号。②像其他诈骗一样,养老诈骗会承诺给老年人高额的回扣,通过一些超乎寻常的利益,使老年人陷入诈骗的陷阱。③随着市场越来越规范,养老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诈骗逐渐向三、四线城市,甚至于更偏远的一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养老服务相对来说发展的还不是很充分,另外很多老人对这样的骗局也了解得不够及时。所以这三个方面是特别值得老年人和家庭成员警惕的。

常态化治理养老诈骗中,如何更好实现信息共享?

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两个方面是需要加大力量来改进的。①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比如民政部门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养老服务的企业,有没有这样一个养老机构,注册的资本或运营的能力是不是存在?这是养老机构的主管部门、也就是民政部门来负责核实,核实以后能不能上传到相应的行政部门来共享。比如公安部门接到相应的举报,这些举报在核实之后哪些是属实的,哪些是存在着风险的,要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共享,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②让社会的人了解到这些信息,不光是执法部门,还应该让老百姓、特别是老人家庭能知道。比如说看到很多花里胡哨的宣传,到底这些宣传靠谱不靠谱,这样的企业是不是合法的,这种集资是不是有相应的监管或者法律方面的提醒?这对于老人来说,避免他们上当受骗,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种信息壁垒的打破。

养老诈骗手段在“翻新”,预警机制如何发挥作用?

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新型手段的诈骗,往往涉及的资金就更大、收取的费用更高,或包装得更加隐蔽,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相应的行政部门来加强监管。比如,山东的常态化治理机制中就强调,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含有养老服务的关键词进行抓取,对重点企业的养老服务商进行抽查,把核实的信息进行共享。越是涉及资金大的、社会影响大的、涉及老人多的,要更加从预警方面加强监督,加强信息的共享。

养老诈骗中大量资金出入,谁负责过问监管?

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这不是一个部门,是需要四个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养老服务,包括现在出台的常态化措施就专门提到,对于涉及养老的这些关键词,由养老部门、公安部门要重点进行监督。同时随着现在大量资金是在网上流动,用电子金融的方式来支出和收入,金融监管部门也需要建立机制,特别是针对养老服务加强监管。包括像现在的一些养老服务,大额的进出就应该进入到这样的预警机制,加强重点的监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