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地名志》正式出版 热闻
(资料图)
光明日报客户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杨云杰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地名志》正式出版,这是宁夏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来首部出版的标准地名工具书。
该志书属地方志中有关地名的专志,总字数80万字,上限起自地名出现,下限到2016年底。主体内容选取宁夏行政区域内的各类重要地名,如政区地名写到街道办事处、乡镇及历史名村,城市道路写到主干道及老街(路),公路写到省道,渠沟写到支渠、支沟,文物遗址写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学校、医院、市场、商场、宾馆酒店、场馆、广场园林等。基本地名要素包括标准地名、正确读音、来历含义、位置沿革、文化特色等,如实记述宁夏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现状及历史、地名文化,对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服务社会需求、推动文化传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览古今地名,在命名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些原则,其中最具普遍性的有:第一,以地理环境和名山大川命名,在古代政区类地名中较多,如宁夏的石嘴山市、泾源县、贺兰县、盐池县、红河乡、中河乡等,皆因山水而名。第二,因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迁移、定居命名。北魏至北周,两次将内地群众迁至今银川市,特增设郡、县,均名“怀远”。20世纪80年代以后,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乡、村整体搬迁至宁夏平原,新产生了一大批移民吊庄地名,如永宁县的闽宁镇。第三,以姓名姓氏为专名。如地级市中的吴忠市,乡镇中的李俊、杨和、邵刚、洪广、姚伏。以姓氏附一“家”字为专名,如郭家庄、魏家桥、尹家渠、马家湖之类。第四,以传统道德观念命名,如隆德县、同心县、利通区、高仁乡等。第五,以数字和地理方位命名,如八里桥、十里铺、四十里店、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墩、五里墩等。
近30多年中,宁夏出现了少量不合规范的地名。一是“洋”,使用一些外国地名,如瑞士花园、维也纳酒店、美茵之类,尤以住宅小区和商户居多。二是“大”,以“国际”命名的饭店、酒店、汽车城,仅银川市有近百家。三是“重名”,“红旗”“东风”“红星”“团结”“友爱”“民生”等地名,各市县重复使用。四是“怪”,如美德亨、君临天下之类,不知何意。除此外,中英文兼用、以数字命名的也普遍存在,固海扬水工程修建渠道,其中最小的渠道称斗渠,按数字编号,沿线的村民小组,也按一斗、二斗、三斗命名,甚至编到十二斗,让外来者莫名其妙。
厚重的地名文化,应该传承、利用。近30年,宁夏地名更改侧重两方面:一是古为今用。将长期废弃不用的历史地名,选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于新的地名,其中尤以明代的园林景致、风景名胜为多。仅银川市新建的街巷、园林景观,使用古名的就过百。二是现有地名文化的社会应用。政区地名延展为地方特产最著名的是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红为宁夏枸杞,明代定为贡品;黄为甘草,从唐代开始为贡品;蓝为贺兰石,用来雕琢贺兰砚等工艺品;白为宁夏二毛皮,裘皮轻柔,毛卷曲成“九道弯”……地名延展为风味小吃的有黄渠桥羊羔肉、吴忠羊杂粹、大武口凉皮、固原莜面糅糅、中宁蒿子面。名山大川延展为其他地名的有贺兰县、泾源县、泾河源镇、贺兰山路、六盘山路、六盘山镇等。(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杨云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