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频发:我们是接受“911型错误”,还是“狼来了型错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何加盐”
【资料图】
昨天的北方暴雨,给不少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网上流传着北京门头沟等地洪灾肆虐的视频,触目惊心,有的桥梁被冲垮,街道和路边房屋被水淹没,汽车像玩具盒一样被冲得东倒西歪,甚至还有同胞被洪水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我们既恐惧于超大暴雨的威力,也痛惜人们为此而遭受的重大损失。
而在关于暴雨的一众新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热搜,叫做“全网呼吁作家叶三出门游泳”,我看了一下,原来在新浪微博上,有一个认证为作家的@叶三 ,连发数条微博质疑北京暴雨红色预警的合理性。
结果在她发完没多久,暴雨就来了,随着门头沟灾情的视频传播出来,网友就在这条热搜下面讽刺叶三。
说起来,叶三这次被讽刺,的确不冤,谁让她说完之后就被事实打脸了呢?
但是,我们也不妨提出一个疑问:天气预报并不是百分百准确的,预报的都是概率。假如这一次北京确实没有下太大的雨,没有造成巨大灾难,叶三还会受到那些讽刺吗?
我想不会的,相反,她的帖子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被热传,成为讽刺“懒政”、批判政策制定者的有力材料。
反方向的例子其实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去年5月10日,广州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学校停课、公司停工、重大活动全部停止、整个广州严阵以待,但是在预报有暴雨的5月11日和5月12日,主城区根本就没怎么下雨,弄得不少民众发出了和叶三同样的抱怨。
停课、停工、停产、停止重大活动,也是对民众巨大的折腾、对经济巨大的打击,如果确实是发生了大暴雨,那还情有可原,但如果折腾一番,却没下什么雨,民众的抱怨,就在所难免了。更有甚者,如果这么搞几次的话,有可能下一次的暴雨预警,大家就不那么相信,不那么服从管理了。
所以,在面对此类的灾难时,决策者往往需要在犯两种错误中去作权衡:
第1种是没有做出必要防范,但最终却发生了重大灾情,我们且称之为“911型”错误。
第2种是做出了必要防范,但是最后却没有灾情,我们且称之为“狼来了型”错误。
“911型”错误肯定是重大失误,一旦发生,后果都是灾难性的。例如2021年郑州7.20暴雨事件,当地决策部门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导致了地铁五号线和京广快速路隧道等地发生重大惨剧。
这种情况下出了问题肯定是要有人担责的。郑州就处理了一大批官员。
而“狼来了型”错误,会造成社会面不必要的预防成本,但由于这种成本相对隐性,而且由于没有重大灾难事件发生,所以也不会有舆情和政治上的追责。
在每一次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件之前,官员们总要在犯“911型”错误的风险还是“狼来了型” 错误的风险之间选择,他们常常倾向于犯“狼来了型”错误。因为“911型”错误最终的后果是要决策者承担;而“狼来了型”错误后果是社会集体承担。我们常常听说因为“911型”错误而处分干部,从来不会听说因为“狼来了型”错误而处分干部。
现在由于刚发生的门头沟暴雨事件,大众的普遍情绪肯定是倾向于认为,对于灾难的发生概率和后果,还是估计得严重一点更好,毕竟,一旦灾难真的发生,造成的后果太恐怖了。
但实际上,如果民众总是这样要求,决策者总是这样做的话,又会走向过度防范,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停课、停工,公交停驶、地铁停运,市场停业。
前几年的防疫,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很多地方的决策者害怕疫情爆发的风险,从而选择了一刀切的应对,同样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911型”错误和“狼来了型”错误,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抉择。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某千万级人口城市的决策者,天气预报部门说三小时后有60%的概率会有特大暴雨,可能会对地铁、公交、私家车行驶带来重大隐患。
现在是下午两点半,外面看起来还风和日丽的,你需要决定要不要在晚高峰到来之前,把地铁、公交停运,主要道路实施交通管制,让数百万人都没办法回家——其中有些可能要去接小孩,有些可能有与公司生死攸关的商务洽谈,有的可能要给在医院抢救的人送一个十万火急的物件,有些可能要去给已经断粮的父母送米和油……
你会怎么决定呢?要知道,如果你下这个决定,一定会被无数因地铁停运、交通管制而耽误的人抱怨,尤其是如果到时又没有下特大暴雨,你会被群众的唾沫淹死。
了解了上面的道理,我们就知道,如果一个干部总是犯“狼来了型”错误,而永远都不犯“911型”错误,其实也是有问题的。说明他从来都是逃避责任,没有担当。
很多时候,判断一个干部有没有魄力,也要看他敢不敢承担“911型”错误的风险。当然,前提是专业人士已经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决策者只是从政治的层面对一个概率事件做一个抉择,他愿意为一个小概率但大赔率的事件去承担风险,而尽可能地避免社会面因“无谓防范”或“防范过当”而造成的损失,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平衡,一旦“911型”错误真正发生,这个决策者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就完蛋了,甚至有可能承担牢狱之灾。因此,敢于冒“911型”错误风险的干部是很少的。也有很多时候,一些人犯了“911型”错误,仅仅是因为能力差,看不到风险,而不是因为有魄力。
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形成容忍不同类型错误的大环境。
早些年,中国的社会环境更能容忍官员犯“911型”错误,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要求快速发展生产力,GDP增长成为对地方主官考核的最主要指标,为了保经济,地方上会更愿意承担一些风险。例如,在暴雨来临之前要不要停工停产,在疫情爆发时要不要封城,有环保风险的项目要不要上等,决策者会更愿意冒着风险抢干。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野蛮生长,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过往几十年迅速发展的活力来源之一,但也的确在环保、水利、消防、安全生产等方面,造成了诸多重大的悲剧事件。
近些年,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911型”错误的容忍度急剧降低,官员们变得越来越不敢冒风险,情愿在遇到问题时,一刀切了事,“狼来了型”错误的发生率却急剧升高。而由于“狼来了型”错误,即便犯了也不会受惩罚,所以成了官员们明哲保身的惯用方法。
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判断,这个趋势只会继续增强,而不会减弱。也就是说,以后我们会碰到越来越多的因灾害预警而停工、停产、交通管制、活动取消、景点关门、经济停摆……,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变化,是不由人力掌控的。
“911型”错误和“狼来了型”错误这两种风险,不仅仅存在于灾害应对领域,还存在于社会管理以及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防疫政策上,一个地方有可能因为没有防好,导致阳性案例大爆发,那就是犯了“911型”错误;另一个地方有可能防得太过,本来没多大事,却大动干戈、劳民伤财,搞得居民怨声载道,这就是犯了“狼来了型”错误。
在司法上,法官常常面临着“从轻判决但是有可能纵容坏人,从重判决但是有可能冤枉好人”的两种风险。
在医学上,医生常常面临着“患者有病却没检查出来,或者没病却查出有病”的两种风险。
在家庭中,家长常常面临着“子女没犯错却惩罚了,或者犯了错误却没有惩罚”两种风险。
在男女关系中,常常会存在“怀疑对方不忠而冤枉了对方,或者相信对方却遭遇了背叛”两种风险。
在公司运作中,管理者常常会面临“没有注意某个问题结果给公司带来了重大损失,或者花了很多资源应付某个问题但最终这个问题根本没发生”两种风险。
所以“911型”风险和“狼来了型”风险是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分析一下,你是更容易犯“911型错误”,还是更容易犯“狼来了型”错误呢?
如果你一旦犯这样的错误的话,可能承担的后果是什么呢?
你的家庭或公司现在的发展阶段,要求你更多地承担“911型”风险还是“狼来了型”风险呢?
假设你改变一下犯错误的类型,有没有可能会导致你的决策变得对你和他人更有利呢?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