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已成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但企业要避开两个认识误区
每经记者:吴泽鹏 每经编辑:文多
根据中国信通院此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同时,随着消费互联网进入平稳增长期,产业互联网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愈发受到关注。6月27日,2023年琶洲产业互联网峰会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举行,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等学者,以及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树根互联)等企业在内的数字经济产学研界代表出席,共同探讨“数字经济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会上,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总结多年实践提出,每个产业都会形成产业互联网平台,同时每个行业都会被产业互联网重构,“如果还没有用产业互联网的眼光去重新看待产业和产业生态,将来可能会被别人整合”。
同时,谭建荣也提出警示,他认为有的企业对产业互联持有“包治百病”的思维,但这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等不能替代企业本身的产品设计技术、制造技术。
峰会同步发布《2023胡润中国产业互联网30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
产业互联要避开两个误区
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成为共识。同时,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更需要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各大城市正努力抓住参与机会。
例如本次峰会就以“产业互联网看琶洲”为主题,广州海珠区在展示产业互联网发展生态的同时,也是向外界表明其决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到,去年7月,海珠区便出台了《促进产业互联网发展扶持办法》,提出从平台建设、企业升规、载体建设、产品研发等多维度、多角度支持企业发展。
另外,深圳市南山区在2021年4月便出台了《南山区关于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2021-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也在2022年明确了“科技+商务”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互联网3.0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并发布支持措施,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具体落地上,产业互联网的搭建自然离不开产业链条上大大小小的企业。对于企业而言,产业互联究竟要连什么?谭建荣提出,产业互联有三个方面的互联,一是硬件互联,二是软件共享,三是数据集成,“通过这三个方面实现市场互联、设备互联、资源互联,进而通过产业互联实现科技互联、知识互联、人才互联”。
不过,谭建荣也提醒,在发展产业互联网过程中,企业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无用论,认为没有产业互联,照样能把产品卖出去,这自然要反对;第二个则是万能论,“有的企业认为产业互联是万能的,能包治企业百病,这不可能,产业互联的技术不能替代企业本身的产品设计技术、制造技术”,他认为,产业互联网是在产品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基础上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中小企业仍面临资金、技术难题
另一方面,伴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国内涌现出一批优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峰会同步发布了《2023胡润中国产业互联网30强》,还参考企业的应用场景数量、应用行业数量等维度评出“智能制造10强”,包括华为、树根互联、工业富联、腾讯、阿里云等平台型企业入选。
其中,作为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平台企业代表,树根互联已形成工业边缘服务、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工业APP开发三大技术,其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支持超过1100种工业协议的打通,连接高价值设备数量超过120万台。
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在会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介绍,中小企业在产业互联网转型方面有明显的困难,“第一是缺人,缺乏新一代的数字化人才,不会转;第二是缺钱,中小企业利润都比较薄,对于数字化的投入资金能力有限,不能转;第三是不愿转,对于怎么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定位,会有一些困惑”。
贺东东提出,针对缺人和缺钱,树根互联也在探索对应的解决方案。“从技术或者应用角度来讲,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分享的模式,(将)其他企业积累的经验,通过平台形成的成熟的应用,分享给更多的企业,(通过)这种分享模式,把需要的投资、资金门槛降下来了。”贺东东解释道。
以树根互联的工业互联网服务为例,贺东东表示,公司通过服务大型龙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沉淀下来有价值的应用,再以SaaS化的方式推广给中小企业,“我们正在做的方向之一,是把开发的门槛降下来,变成低代码或通过简单的拖拉拽就可以实现,让制造企业能够够得上”,在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仅需要按服务付费,也不需为搭建平台承担成本。
“现在,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看到数字化是一个核心方向,(落到)战术层面上,(要)找准自己在产业链上的定位,根据这个定位主动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新生态。”贺东东说道。
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