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古籍修复师季玉方:妙手补千年 匠心传书香

2023-08-16 20:02:26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总部有一座安徽图书博物馆。该博物馆是国内出版发行行业首家以收藏展示线装古籍善本为主的博物馆。馆长季玉方,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经三十余载。

发行集团为什么会运营古籍博物馆?古籍修复师为什么会在发行图书的企业工作?古籍修复师又是如何成为这家博物馆馆长的?这之间的联系——始于书,更不止于书。

位于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总部的安徽图书博物馆。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供图


(资料图)

馆藏六千,修葺十载

走进安徽图书博物馆,厚重的华夏文明被缓缓展开。在柔黄色的灯光下,玻璃罩中的古籍被摊开,静静安放其中,穿越时空来到观者面前。

季玉方介绍,目前,安徽图书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献近六千册,大部分都是他修复后的古籍。时间跨度从明朝至1949年,内容涵盖历史、天文、地理、科技文化、传统医学、文学、地方文献、宗谱方志等。馆藏中有不少“镇馆之宝”。

在季玉方看来,安徽图书博物馆不仅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而且是展示徽文化的平台。“有些人想研究徽州文化,找不到资料,我们这里就可以提供。”安徽图书博物馆馆藏有关徽文化的藏书主要有家谱、中医学书籍、地方志和皖籍名人所著文章等。

季玉方修复古籍所用的工具。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供图

自2014年建馆以来,季玉方在此一边修复古籍,一边从事接待工作。该馆先后接待国际团体、企业单位、社会公众参观交流上千场次,每年有一千多人次来访参观。该馆还邀请有关学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同学们前来参观,同学们现场与馆藏古籍进行“面对面交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了全面的认识,提升了对古籍修复技艺的认知,加深了对古籍修复意义的理解。

古籍修复师的“无名”匠心

季玉方修复古籍的工作室位于安徽图书博物馆的一角,这里氤氲着一种不动如山,沉静似水的气息。季玉方每日在此埋首于故纸堆中,专注平静安定,以高超的技艺“修旧如旧”。

每取回来一本需要修复的古籍,季玉方首先确认书名、版本,判断古籍年代以及用纸品类——是竹纸、皮纸或是宣纸。接着查看古籍破损程度确定修复方案。一般情况下,古籍损坏多为人为、虫蛀、鼠咬、受潮、絮化、边口焦脆等。季玉方会将以上情况归类记录进古籍档案,然后进行配纸,从存放几十年以上的手工旧纸里进行选择。配纸原则是原书籍用什么纸就配什么纸,“宁薄勿厚、宁浅勿深”,最大程度使修复后的古籍保持古朴和自然。

接下来,季玉方便会开始调制糨糊。季玉方说这是古籍修复中特别讲究的一个步骤。糨糊质量的好坏,关系书籍的寿命。糨糊的原料是从面粉中提炼出来的淀粉,根据书页厚薄调制糨糊,“书页厚糨糊亦厚、书页薄糨糊亦稀”。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季氏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季玉方擅长针对絮化古籍进行修复,并在原有家传糨糊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性增加几味特选中药材,使得糨糊黏性适中,经久不腐,无异味,防虫防蛀效果更佳。

之后,季玉方进行拆书和修复工作,将古籍中的线和纸捻拆下来,把书页背面朝上、字面朝下放在修书板上进行连书口、补虫孔破损等修复。在一整册的书页都修复完成以后,进行喷潮、倒页(用吸潮纸吸干)、书页捶平压实,再经过齐栏、装护页、装书皮、制作书函等十几道工序,才算基本完成。

所有修复后的古籍都不会留下古籍修复师的姓名,参观者们也不知道古籍的修复者是谁,古籍修复师们践行着“无我无名”的工匠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季玉方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籍修复的坚持、在修复中感受的乐趣,都融在了每一次修书的溜书口、修书叶、压平、钉纸捻、装书皮、订线等环节中。

因为高超的古籍修复技艺,季玉方被评为2022年度“安徽工匠”,这也是该年度唯一一位因古籍修复技艺而被评为“安徽工匠”的匠人。

源于中医的古籍技艺传承

季玉方祖籍河南开封,其曾祖父季克功、字寅亭,光绪年间生人,是位文人,同时也研究中医。因为家中医学藏书年久自然破损,开始研习古籍修复技艺。季氏古籍修复技艺由曾祖父季克功,传给了季玉方的祖父季云章、字岚峯。季玉方喜欢修复古籍,从7岁到17岁,季玉方的中医知识和古籍修复技艺,在祖父的教导下,愈发熟稔扎实。

祖父去世之后,季玉方在卫校学医。1994年,18岁的季玉方从河南杞县老家到安徽合肥当兵,在部队的业余时间里,季玉方依旧研究古籍修复。那时,一些专家学者们慕名而来,将收藏的古籍交予季玉方修复。

2006年,季玉方从部队转业至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驾驶员,业余时间仍旧一心学习提升古籍修复技艺。2014年,因机缘巧合,季玉方受荐成为了安徽图书博物馆馆长,在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实现了把古籍修复当成工作的儿时梦想。

正在修复古籍的季玉方。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供图

在季玉方看来,现在的他其实也在当“中医”。古籍中的各种破损、污渍等也被修复艺人称之为“书病”,所以在他眼中,修复古籍也相当于医生给病人看病治病,一样是要“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妙手丹心”。

除了修复古籍,季玉方还不遗余力地传承古籍修复技艺。从2015年开始,季玉方连续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班导师。2019年至今,应安徽省文旅厅“非遗进校园”要求,季玉方一直担任安徽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课外教师。

以书为媒联结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季玉方的工作是“为书治病”,他与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之间的缘分是因书而起。

2014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党委认为,集团每年发行海量图书,却没有保存过图书,一些书籍尤其是古籍类,极具保存价值,若能建成一家馆藏图书的博物馆,保存图书的历史,就是建立了珍藏中华文化的记忆馆。这也是该馆之所以名叫安徽图书博物馆的缘由。

后经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钱念孙先生极力推荐,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也被季玉方极具专业的修复技艺所折服,便破格引入季玉方成为安徽图书博物馆馆长,在此从事古籍修复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新华力量。

谈到古籍修复对于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现代社会的意义时,季玉方说,古籍是不可再生的,很多古籍都是孤本。修复好保存好这些古籍,希望未来有机会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了解记载在古籍中尚未被发现的知识。中华民族中这些宝贵的东西应该被更多知晓,分享给更多的人,帮助解决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高飞跃、张晓曦)

标签: